找到相关内容1297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十单元:受相应

    由断除渴爱,毁灭缠结,除憍慢,故称为苦际。”把受视为无常的,主要目的就在断除受的渴爱,因为人的苦恼来自于渴爱,渴爱是因为喜欢去追求乐的感受,所以就要针对受去了解它的无常性,所以称为苦际,苦际...   林朝成:   并不是喜欢不喜欢,是可爱。   赵飞鹏:   第三“彼之随顺、背逆皆消散、而无存在。彼达于生有之彼岸,离尘,而知无爱道,能证知涅槃。”,这大概是讲结果了。   蔡奇林:...

    赵飞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3477138.html
  • 周昌乐:试论禅宗空论对物理世界的解释能力

    因缘生,是故一切法,无不是空者。”([10],p.434)以及“莫灭凡情,唯教息意。意无心,心无形绝。不用论空,自然明彻。生死,冥心入理。开目见相,心随境起。心处无境。境处无心。将心灭境。彼此由侵...宇宙“零点能(场)”当作如是观。“何者?以未学人,根器渐钝,互执空有,故清辩等破定有之相令,彻至毕竟真空,方乃成彼缘起妙有;护法等破断灭偏空,意存妙有,妙有存故,方乃是彼无性真空。”([10],p....

    周昌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6.html
  • 相应部选读·第九单元:见相应

    ,应该说是入手处的不同,有的是从“慧”这个门进入,但一样要把贪、嗔断掉,有的从“心”进入,因为“心”跟“定”是有关的,心无烦恼,定最高就是定,那几乎等于解脱的境界,只是根源还在,还没断除,但是...所见所闻,这六个案例就是六处,到底是常还是无常?“以苦断疑惑,苦集、苦、苦灭道”,就是四圣谛,从四圣谛能断疑惑就可以进入预流、圣者之流,“有不堕法”就不会堕在另一个世间,以他的智慧作为目的地,就会趋向...

    林朝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4378978.html
  • 略论菩萨弘誓与留惑润生

    大慈大悲行,鼓励学者留惑润生,救拔众生苦,呵责急于求证解脱乐的自了汉,却无视于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,烦恼永无余而成佛,应说已说应度已度,并不留惑润生而入去了,世尊一生除了说法,从未做救济贫苦事业,也不...毒,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,如佛烦恼习,如盲者见色,如入定[而]出入息,如空中鸟迹,如石女儿,如化人烦恼,如梦所见已寤,如灭度者受身,如无烟之火。菩萨观众生为若此。   文殊师利言:若菩萨作是观者,...

    尤惠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0779106.html
  • 世亲菩萨对《无量寿经》诠释: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》(2)

    朝时,周遍四方,和风微动,不逆不乱。吹诸杂花,种种香气。其香普熏,周遍国界。一切有情,为风触身,安和调适,犹如比丘得定。”(T11.97b)“复有无量如意妙香、涂香、末香,其香普熏彼佛国界,及...270b)显然世亲未采取之。但应当注意的是,世亲在〈愿生偈〉中,是以“十方无碍光如来”来称呼“阿弥陀佛”。他对于《无量寿经》中,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并不是没有注意到。   第三、“庄严口业功德成就”,即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979286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因灭果生、果生因的运动变化之中,相似相续,非断非常,无一刻停顿。就是潜能的种子,在佛法看来也有“刹那、果俱有”等一系列的运动变化,并不是定要一期业、舍报寿终才名生死。是故佛法把这种生死称为刹那...生死蕴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   再者,众生虽有刹那生死和一期生死,但在无色界无根身器界时前五识不起,在无想定、无想天、睡眠(无梦中意识)、闷绝(高度休克)中第六意识不起,在定中第七末那识不起,这时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心性思想研究

    乃至七大都是建立在“常住真心”的基点之上的。   此外,卷二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经文,都是在阐述妄心、直心均皆根源于真心的内容。  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,诸幻化相,当处出生,随处,幻妄称相,其性...卷二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经文,都是在阐述妄心、直心均皆根源于真心的内容。  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,诸幻化相,当处出生,随处,幻妄称相,其性真为,妙觉明体,如是乃至五蕴六入,从十二处至十八界,因缘...

    常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65881068.html
  • 大圆满法加行 寿命无常(1)

    害怕。 这样经过七次大火之后,二禅天便形成了水云层。火无法毁灭二禅天,只有通过水才能。二禅天的众生,都往上投生到三禅天了,二禅天空了。这个时候,像轭木一样大,像箭一样快的大雨从天而降,光明天...执着于这些法为恒常不变,没有恒常不变的!你看着挺有意思似的。这是对你的一种迷惑,它的变化你没有认识到,没有感觉到。诸法一生就,一刹那也不会停留。但是我们从表面上,从外在形式上看不出来,它迷惑着我们。...

    达真堪布 开示

    |无常|道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21001681682.html
  • 早期佛教理性状态分析

    一种信仰的完满。不过它宣扬除对世俗生活的贪爱和执著,以此人生的一切痛苦,从而达到超脱生死轮回的人生最高理想境界,属于一种宗教形式的极端,客观上起到了,对现实人生消极逃避的作用,实质上是一种对生命...,达到了“三明”:宿世明、天眼明和漏明。在他35岁时,终于获得了真正的解脱,达到了大彻大悟、自在自为的境界,这一天就是佛教的所谓“成道节”,一般认为就是腊月初八这个日子。其实释迦牟尼悟道的方法,是...

    刘福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2484584.html
  •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

    ,即是六识生起的所依。《阿含经》只说六识,在大众部认为此根本识是离六识而别立的。因为大众部是主张一心相续的部派,认为无论哪个有情都是有心的。但这里便有一个问题出现,因为佛陀曾在经上说无想定和定为二...阿赖耶识的存在。   7、第七无心定证   所谓无心定是指无想定和定,在此二定中,前六识暂灭而不起作用,这是大小乘所共同承认的,所以名叫无心定。在此无心定中,前六识既然暂灭,如果如小乘所言有情...

    上恒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53787347.html